《品牌有价:1995-2004中国品牌价值报告》是一本由艾丰先生牵头、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历经10年研究完成的中国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也是我国第一本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名牌构成内涵与发展规律的资料文献,具有很高的内容含金量。研究客观记录了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工作的过程,每年在大量分析名牌企业及全国各行业经济指标数据基础上,形成有数据支持的并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品牌的研究报告。 本研究收录有10年来每年的中国品牌价值研究报告、一直没有完全解密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方法、国际相关品牌价值排行及方法参照、珍贵的企业走访图片、经历的与品牌价值排名有关的故事、反映这项工作轨迹的新闻报道、与之相关的专家文章、从来没有发表过的我们组织的访谈、座谈、研讨等录音整理。 |
|
本研究主编为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我国著名经济理论专家艾丰,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静担任常务副主编并主笔。作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研究的创始人、实际操作者,正值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十周年之际,推出这本书,作为十周年的纪念,与读者共同分享10年来的经历与轨迹。 书总价150.00元。 |
品牌有价
序
艾丰
艾丰,中国名牌理论最先倡导者。先后提出名牌战略、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等理论和建议,获中央高层领导重视。
曾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编委和经济部主任、"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委会主任等。现任中国企业联台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质量协会、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名牌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关于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是他作为中国名牌战略组成部分向中央建议的。并始终指导和参与研究。
艾丰与中国名牌有着不解之缘。下面是艾丰为《品牌有价》所作的序。读了它,您可以更加了解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之起源与意义,了解10多年后,今天的中国,为什么那么重视自己的品牌。
1997年王静的第一本《中国品牌价值报告》是我写的序。
她的品牌价值研究进行10年了,要出10年版的书,约我再“序”。
我很高兴。因为这件事是我十几年前的设想与建议。而且,一件此前在我国还没有人做过的事,她从零起步,艰难探索,坚持了10年,还在继续。
我又重新读我当年的“序”。我依然激动。于是,我决定还是把那个“序”拿来,稍加修改,即为此序。
本书,是目前中国品牌价值研究的最全面、最深入而又最新鲜的成果和材料的集成。一切热心于中国名牌事业的人,都会对它发生浓厚兴趣。
名牌热兴起,名牌战略实施,在中国都是新事,品牌价值比较研究更是新事。
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必须经过一场大喊大叫;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又都要经过艰难曲折。毛泽东同志关于新生事物的这两个“经过”,我国品牌价值比较研究也不可能超过。
这件事,国外已搞了好多年。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美国《金融世界》杂志(现在又有美国《商业周刊》),它每年公布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排序,并发表相应的研究报告,已成惯例。我们现在许多人写文章、讲话,常常引用外国某某名牌价值多少亿美元,其源概出于此项研究。
在我国,着手搞这件事,则是近几年的事。1992年震动全国的“中国质量万里行”突出了“打假”, “打假”另一面就是“保名”,由“保名”又引申出名牌战略,而名牌战略的深化,必然遇到品牌价值的问题。1993年初,这项工作起步。1996年春,名牌事务所做出第一次研究报告,以后每年一次,在海内外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反响。
说此事艰难,一,这是一件新事,必然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二,把国外通行的做法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并非易事。三,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要接受各种考验。四,社会上乱评比流行,还要防止这个“孩子”同“脏水”一起被泼掉。五,为坚持公正和避免误解而采取自愿和不收费的办法,对一个自负盈亏的单位来说,是个极其沉重的负担。六,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自身也有一个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说此事曲折,在我们国家,最主要的要看政府主管部门的态度。主管部门的同志对这件新事在认识上也不可能马上一致,而他们个人的态度常常以这个部门的态度方式出现。于是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负责人不同,或负责人更换,都会影响这个部门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以致有可能影响这项工作的进展。
关键是对这类评价研究的定位。它是一种品牌价值评价方法,更是一种实用经济研究;它是社会机构的研究成果,不具有行政的,更不具有法律的效力,也不能采取垄断的方式。它实际属于市场文化的范畴。它的权威性,仅仅在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以及在坚持不懈的工作中获得了社会特别是企业界的认同。只有这样对待它,才能把这件利国、利民、利企的事情办下去,越办越好。
当今,国内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发展中国名牌事业是关系民族振兴的大事。看过本书,相信你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中国名牌事业的深入发展,必须开展品牌价值比较研究。正像任何阻碍经济发展的东西都将会被淘汰一样,任何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东西,也许会遇到各种艰难曲折,但终究会获得成功和发展。历史就是这样写的。
借本书出版,让我们向一切参与、关心、支持、理解这项工作的领导、同志、专家们致敬!
结尾我想以我的预言结束:本书,丰富的资料价值,将越来越有价值!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十周年致辞
——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静
作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研究的创始人,实际操作者,十年来经历颇多,感慨颇多。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十周年之际,我决定再出一本书,作为十周年的纪念。也刻录下10年来的一些经历与轨迹,献给后来的研究者。
1997年我出版了《中国品牌价值报告》,作为我国第一本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名牌构成内涵与发展规律的资料文献,客观记录了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工作的过程,收录有公司最早进行的'95及'96品牌价值研究报告。并且第一次将世界最有价值品牌发布论文与历年评价结果收录起来。书中有大家关心的品牌价值问题,如:品牌评价与商标评估的不同;品牌评价与评名牌的区别;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测算;评价对象的确定与资料来源;品牌评价的权威性。
现在这本书的名字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是内容框架基本就绪:有10年来每年的中国品牌价值研究报告;一直没有完全解密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方法;国际相关品牌价值排行及方法参照;珍贵的企业走访图片;经历的与品牌价值排名有关的小故事;反映这项工作轨迹的新闻报道;与之相关的专家文章;从来没有发表过的我们组织的访谈、座谈、研讨等录音整理。
我在《我的序》中最后一段提醒:"您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无形资产评估专业书来看。品牌价值的比较研究,更多的属于市场文化的范畴,您可以参考艾丰先生的市场文化理论,他会使您茅塞顿开。"
我只是"将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过程中的故事、方法、疑惑整理下来,算是交给历史的一份记录,也是对关心品牌的人们的各种疑问的浅显回答。"
"透过那些故事,人们可以体味,中国品牌价值的出现,经历的最初,社会的反映……处在经济转轨期的人们,企业,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如果感兴趣的话,先读读我的序吧。
我的序
—— 王静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已经进行了10年。不断有人来采访、来交流、来提问。
当记者的时候,我说,整天采访别人,什么时候让别人来写我。
这是一种心态,并不是真的要成为采写对象。我是喜欢有创造性的工作与生活。如果有人问我,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岗位。我会很为难,我说不出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工作,但是有一点我清楚,我希望有创造性的工作。记者的生活算是丰富多彩了,可是更多的是复制事实,难得创造。
稀里糊涂地走上了资产评估这一行。那是从帮忙获取资产评估资格开始。
当时的人民日报编委、经济部主任艾丰受副总理朱镕基委托,担任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主任。1993年3月给总理、薄老分别呈上关于"深入开展'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的一些设想,其中建议,借鉴国外做法,对中国品牌进行评估,保护无形资产。
按照国外的惯例,品牌价值评价是由媒体操作并发布的。可是在中国,涉及价值二字,没有评估资格恐怕没有人肯接受。当时由于各种原因,2年多时间没有注册下一个评估机构。我说我来试试。经过一番努力,3个月获得批件。1995年2月正式取得工商注册。就这样,将错就错地走上了资产评估这一行。
其实我没有抓住机会,真的进行通常意义上的资产评估。那时候进入证券资格评估还是比较容易的,一个项目下来,是很可观的。而我则很快将艾丰关于对知名品牌进行评估的设想进入设计与操作。
一切从零开始。在工厂从事的统计分析、生产调度、生产及综合计划、企业管理等工作的实践,在新闻单位从事经济报道的经历,给了我土壤和力量。我仔细研究国外评价品牌的方法,研究中国企业的实际,搜集大量信息,每天统计、分析、推导到晚上9点多。然后拖着摇晃的身子,坐公共汽车回去,对付点吃的,又盼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如果不是开始了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研究,如果这项研究没有对中国品牌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可能早离开了这一行。这是一个很专业的行业,不是我所长,更不是我的兴趣。
可是我有一颗"民族"心。每年研究着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各项数据,品味着这其中的滋味,内涵,说出我的判断与前瞻,看着品牌在成长,也是乐趣所在。
从此,记者来访不断。
其实,无论如何,品牌是企业自己创造出来的,不是别人评出来的。我们不过是用一种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将他们量化出来,供社会各界来借鉴。
但是,社会就是这么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全社会都来为中国品牌成长助威,呐喊,就如演员在台上,运动员在赛场,他发挥得会更好,从而又获得了更多的观众(消费者)。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海尔等品牌会接受我们每年一度的评价。是全社会的互动,使他的营业额从94年的不足40亿,2003年达到800多亿。
我知道,品牌价值评价我们虽然开了先河,未来还会有人去开拓,去完善。这种完善,更多的是根据市场的完善而完善。但是无论是怎样的一种完善,历史是割不断的。
我将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过程中的故事、方法、疑惑整理下来,算是交给历史的一份记录,也是对关心品牌的人们的各种疑问的浅显回答。
透过那些故事,人们可以体味,中国品牌价值的出现,经历的最初,社会各界的反映……处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轨期的人们,企业,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导魏杰说:王静每年发布的品牌价值报告就有这个特点,他们发布的研究观点,经过1-2年准能得到实践验证。
以下是公司发布的品牌价值研究观点,荣幸地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引用和实践验证:
以时间为序:
1995年--我国企业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1996年-中外名牌差距很大
1997年-在我国,国有企业创名牌更具优势
1997年--我国大名牌有可能在中西部地区崛起
1998年--品牌成为资产重组的旗帜
1999年-品牌竞争将在知识创新中取胜
1999年--品牌地位基本确立,新一轮竞争将是规模与效益的平衡
2000年--品牌竞争已经由大浪淘沙进入到名牌之间的强强竞争
2001年-公司品牌形成是产品品牌质的升华
2002年-充分开放的竞争环境是品牌发展的首要条件
2003年-努力创建公司品牌更符合我国企业实际